厦门持证社工占全省三分之一 社工行业近十年飞速发展
李春艳(左一)走访慰问困难户。
记者对话高级社工李春艳。 记者 谢祯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厦门网讯(海西晨报记者 傅曦颖 谢祯)近年来,随着社会工作的高速发展,社工这个原本冷门的职业逐渐走向前台,被大家所熟悉。据了解,厦门社工行业近十年取得了飞速发展,福建省三分之一的持证社工在厦门。
今天是第17个“世界社会工作日”,福建省2023年社会工作主题宣传活动在厦门启动。晨报记者对话高级社会工作师、厦门市湖里区家馨社会服务中心总干事李春艳,与其探讨作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方力量、社会和谐的“润滑剂”,社工该如何抓住时代机遇,提升专业水平,推动行业发展。
【谈择业】
一个偶然契机 走上社工之路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识这个职业并从事这项工作的?
李春艳:从2014年6月起,我正式成为专职社会工作者。在此之前,2008年1月—2014年4月,我主要是一名社区工作者。那段经历为我进入社区场域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说到进入这个行业的契机,2012年,也是我的而立之年,我有幸参加了厦门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童敏教授的培训课,他讲述了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提到厦门大学在培养社会工作专业硕士。2013年,经过努力,我成为厦门大学第二届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童敏教授,开始社会工作专业学习。
2014年,湖里区大力推动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于是,2014年6月,我成为湖里区一名专业社工。
【谈待遇】
机构招人难,待遇有提升空间
记者:据了解,社工并不属于高薪职业,是什么让您在这个行业里坚持了这么久?
李春艳:社会工作者确实不属于高薪职业。而且受限于项目经费预算等,社工的薪酬往往较难提升。这些年,我之所以能坚持下来,是因为社工跟别的行业不同,它非常需要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秉持助人理念,去帮助他人、温暖他人,给困难的人带来希望,让我感觉很有价值。
另外,我的家庭比较稳定,这么多年,家人对我一直非常支持,所以我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和经济上的顾虑。而从心理上说,我对社工这个职业是认可的,有情感投入,还有专业知识储备等,做起来也就更加得心应手。
记者:虽然在厦门社工已经不是冷门职业,但一些新入职的年轻社工还是吐槽自己“收入不高不低,前途似有似无”,为此,有人考虑改行,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李春艳:从高校毕业生的态度来看,我跟几名社工专业读研即将毕业的学生交流过,4个人里有3人明确表示要读博或考公务员,只有一人表示“可能会选择做社工”。所以,这几年,的确有不少社工机构招人难,往往只能招聘非社工专业的人进行培训,以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鼓励他们考取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
说实话,目前社工行业从业人员的待遇确实还有提升空间。比如,有些社工是夫妻档,两人都从事社会工作,后来迫于生存压力,其中一人也会选择离开社工行业,甚至有可能两人都改行。
【谈破局】
身份转变,“服务员”变“统筹员”
记者:作为为他人解决问题的职业,从事社工工作过程中,您是否遭遇过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李春艳:由于社工行业起步晚,早些年往往要学习借鉴台湾经验,乃至国外先进社工经验。记得八九年前,湖里区民政局从台湾柔性引进社会工作专家,为我们进行督导和培训。如今,随着我们自己的社工培养体系确立,特别是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闽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设立了相关专业,专业化为各社工机构进行督导和培训,我省社工行业得到快速成长。后来,我们开始探索一些本土化的社工服务路径,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目前需要破解的难题是,除了要推动社工行业专业化、规范化,还要对社会工作服务进行创新、培育社区特色品牌,这些比较难。比如,前几年,社工服务的几乎都是老弱病残等人群,后来社区提出要打造创新品牌,甚至提出要“一社一品”,这样对社工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挑战,对社工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了。落地在社区场域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需要平衡服务对象需求与利益相关方的需求,社工压力往往会大增。
如何破解困局?前些年,我们社工机构都是直接服务困难群体,后来我们调动居民、辖区单位以及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开启了从人群服务到社区治理服务的转变。我们的身份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服务员”变成“统筹员”。社工作为“统筹员”,跟社区有力配合,激发居民、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潜能,推动居民走到台前,参与社区治理,提升居民自主意识,共同参与解决社区问题。如此一来,就大大拓展了社会工作服务的施展空间。
【谈未来】
社会地位提升 服务更加专精
记者:据了解,厦门全市持证社会工作者人数占福建全省的三分之一,已接近社会工作发达国家的占比。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快速发展?
李春艳:我认为,一是社会工作的作用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逐渐凸显。社会各界对社工的认知有了较大提升,从而吸引了一部分人来做社工。这其中有行业自身发展的原因,也有国家相关政策的激励、保障和推动。就拿厦门来说,政府鼓励社区工作人员考取社工证,考试通过者每个月都有补贴,一年可以增加几千元收入。例如,我通过高级社会工作师的考试后,有关部门一次性给予我8万元补贴。二是考证之后,社工可以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更好地为居民服务。对于社工来说,也是自我能力的提升。从精神层面来看,也能提高社工的职业认同感。
记者:请您憧憬一下,再过十年,厦门的社工行业会是怎样的情景?
李春艳:近日,中央社会工作部组建。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社工的知晓率和社会地位都会得到大幅提升,“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方力量”将成为现实。
可以肯定,未来10年是厦门社会工作高质量高速发展阶段,社工的社会地位会有极大提升,社会工作发展质量会上一个新台阶,对社工的专业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我个人觉得,社工将转向“专精化”,这就意味着,会有各种社会工作服务流派出现。比如,届时可能有人专精儿童领域,有人专精为残疾人服务,有人专精家庭治疗方面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