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播报!锐眼看秸秆丨小麦黄苗、死苗,不是秸秆还田的错
(资料图片)
【开栏的话】:秸秆是放错地方的资源,由于秸秆收集处理实效性强、成本较高,对于不同地方、不同的季节,有时可能是负担。有的地方为了防治大气污染,简单化、一刀切,一禁了之,曲解了《大气法》《固废法》的立法原意,也会对农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也有个别地区图省事,一还了之,但没有做到科学还田,整地不细致,影响下茬作物出苗生长,导致病虫害越冬参数不降反升。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秸秆利用有效路径,走出了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肥料化等五化利用模式,基本形成“农用为主、五化并举”的发展格局。为破解个别地方秸秆一禁了之、一还了之等问题,探索新时期秸秆禁疏结合、持续利用的有效路径,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题研究。
近年每到夏收秋收时节,秸秆处理问题都会引发农民朋友热议。到底是“一把火”烧掉好还是还田好一直存在争议。尤其去冬今春,华北有些地区小麦出现死苗现象,有自媒体宣称是秸秆还田的错。那到底为什么小麦会出现黄苗死苗的问题,秸秆还田对于小麦的出苗和生长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笔者今天来给大家缕一缕小麦死苗是不是秸秆还田的锅。
去冬今春华北地区出现的小麦黄苗和死苗问题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是气候条件,比如短期强降温、干旱等造成小麦发生低温冻害。二是小麦品种挑选使用不当,御寒防冻能力弱。三是小麦播种过浅,导致根系受旱受冻;或者播种过早,麦苗在冬前因为气温偏高形成旺长虚弱苗而不抗寒旱霜冻;或者播种过晚,冬前生长时间太短苗势太弱而形不成抗寒的健壮苗。四是播种后气候干旱且冬前没有浇灌封冻水,导致小麦因为寒冻和脱水而黄枯甚至死苗。五是秸秆还田方式不当。
秸秆还田可能会导致小麦黄化,甚至死苗,但是这种情况的出现本身不是秸秆还田的错,而是还的方式不当。简单地讲,原因在于五个方面。一是秸秆还田量过大,又没有进行深翻作业,秸秆疏松的特性使土壤缝隙过大,跑风漏墒,甚至出现秸秆蓬架土壤的现象,造成下茬幼苗的根系悬空,不能吸收营养物质,出现弱苗、病苗问题;二是将带有病菌和虫卵秸秆直接还田,在秸秆直接粉碎过程中无法将其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危害小麦正常生长;三是秸秆过长土压不实,影响作物出苗和生长;四是小麦播后没有及时镇压,土壤过于疏松不瓷实,小麦发芽后,根系部位很难接触到实土;五是长时间机械作业,比如旋耕,导致土壤耕层过浅,犁底层僵化,而出现蓄水保肥能力变差的情况,出现秸秆架空使得土壤缝隙过大而出现小麦种子无法同土壤紧密接触而影响发芽或者吊死苗的问题。
针对秸秆还田可能导致的小麦黄化问题,具体的解决措施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秸秆还田数量要根据水源和耕作条件而定,原则上应保证当年还田秸秆充分腐烂,不影响下茬耕作,大量玉米秸秆还田,使土壤变得疏松和空隙增大,失墒较快,种子与土壤难以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出苗,田间出苗常不整齐,容易出现缺苗断垄现象。二是秸秆和根茬尽可能切碎,长度小于10厘米,地面无明显粉碎秸秆堆积。三是秸秆还田后,根据实际情况,要及时浇水,以加速土壤沉实,促使秸秆与土壤紧密接触,防止架空。四是在旋耕或深翻前均匀撒施杀菌、杀虫剂,以预防和杀死土壤中的病虫菌源和虫卵,达到防控病虫害的目的。五是秸秆还田后播种小麦,播量应在正常基础上适当增加,且播种后一定要镇压,尤其是旋耕麦田。最好随播种随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以保证充足的基本苗。六是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播后墒情不足时,也可及时浇蒙头水。及时查苗补苗。冬水宜早,水量要小,以沉实土壤。浇水后还应及时中耕划锄破除板结。七是建议轮耕还田,秸秆粉碎抛撒后,以3年为一周期,两年采用旋耕还田方式,耕深15 cm左右,一年采用深耕翻压还田方式,耕深25cm以上。八是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提前灌足冬水,灌冬水能保证水分供应,有利于储备营养,巩固冬前分蘖,促发新分蘖,也有利于面对来年春天干旱严重,保证第二年水分供应。九是如果没有拌过种的可以在出苗以后,进行灌根和喷施药剂处理地下害虫和病害。十是来年开春时及时补充养分,可以撒施尿素来迅速恢复,一般不建议在春节前撒施尿素。
总而言之,小麦出现黄苗、死苗的情况,无法归因于某一个因素,这是由于选种、种植方式、管理方式和气候等多种原因造成的结果,极端降温也是很难预测的,我们何尝不能从保护生态环境角度出发,尽量避免这种极端天气的发生,这是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所以我们应该积极的响应保护生态环境的号召,在农业中秸秆的高效综合利用就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大家一起做好科学秸秆还田工作,为了绿水青山共同努力。
供稿人:潘红 山东农业大学副教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