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文:建国后最大悬案独家万字分析,罗布泊彭加木失踪案的真相并不简单
彭加木是7、80年代中国家喻户晓的科学家和劳模,他身患两种癌症,却依然几十年活跃在西部科学考察的第一线。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980年6月17日,当他带领科考队在罗布泊考察时,他突然独自离队,一去不返。虽然几个小时后队员就出发找他,两天后军方动用了军车、直升机、一百多人进行地毯式搜索,并且往后的日子里政府也多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拉网式寻找,却没能找到他的踪迹或尸骸。
新华社在1980年6月23日首次报道本案,此后彭加木的离奇失踪牵动了全国民众的心,无数的电话、电报、信件飞向彭加木的家中和单位。
近40年来,网上流传着诸多揣测:譬如叛逃说,谋杀说,意外说,自杀说,外星人说等等。我会在这篇里通过这些年的新闻报道、著作、纪录片等,还原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猜测一:外逃说
由于如此细致的大规模寻人都没找到,关于彭加木下落的各种猜测开始在民间流传。
在彭加木失踪后的第115天,1980年10月11日,香港《中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一篇独家新闻,标题醒目地写道:《彭加木现已逃往美国——中国留学生周光磊在美国遇见彭加木》。
报道大意是:有个自称名叫“周光磊”的“中国留美学生”,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惠林市写信给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他在信里自称是彭加木30年前的老友,1979年春天还见过。“周光磊”说,1980年9月14日下午7时许(即彭加木失踪三个月后),他和中国驻美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戴莲如,还有彭加木的学生、如今的留学生邓质方,三人一起在华盛顿一家餐厅吃晚餐。突然,他见到彭加木与两个美国人进入餐厅。他立刻上前问候,但彭加木假装不认识,和美国人匆匆离去。他在信中提到,他已把在华盛顿见到彭加木的情况写信告诉了“淑芳嫂”(彭加木夫人)。
这个直指彭加木叛逃的新闻,如一枚重磅炸弹,令各方震惊。美国、日本、台湾的众多媒体转载。一些读者“恍然大悟”:难怪找不到,原来是跑了!
但没过几天,这篇报道的疑点也一一显露。
一、10月15日,纽约《美国华侨日报》记者按照《中报》登出的“周光磊”寄给《中报》信件所用的住址,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州惠林市电话公司联系。电话公司称,该市黄页上没有叫这名字的人。(当年黄页上的信息是很全的)
二、10月16日,周培源从日本回到北京,看到了“周光磊”寄来的信,但他表示自己不认识这个人,也没收到“周光磊”写给夏叔芳信件的影印件。
三、信中提到的邓质方是学物理的,不是彭加木的学生。邓质方不认识“周光磊”,9月14日前后一段时间也没有到过华盛顿。
四、夏叔芳在乌鲁木齐时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她从未听彭加木谈起过这个“30年好友”,她从没收到“周光磊”给她的信,而且“周光磊”给周培源的信中把她名字“夏叔芳”错写成“夏淑芳”。
五、信中提到的戴莲如同样表示,她不认识“周光磊”,9月14日那天也没去餐馆用餐。
信中提到的人物全部否认认识“周光磊”。很显然,有人编造了这个谣言,把信从美国寄给周培源后,又把消息透露给了《中报》。(不排除是《中报》为了销量炮制的。)
谣言也是两难呀。为了显得逼真,就故意放上具体的人名、时间、地点。但越具体的谎言,越容易被拆穿,只能追求短暂的轰动效应。
也许有人会问,哪怕这次“周光磊”事件为假,彭加木会不会确实被飞机接走了,去了美国、苏联或其他国家呢?
从彭加木给自己改名、他过去几十年的忘我工作、他的言行举止来看,他对集体的忠心、责任心和自我牺牲精神都是远远超出常人的。80年代,文革结束,整个社会重视知识和科学,彭加木作为明星科学家受到政府的重视和公众的敬重。很难想象有什么诱惑能让这样一个身患绝症的科学家抛下国家、家庭、科研项目一走了之。
当然,更关键的是,彭加木的外逃在那个时空中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当地部队朱副司令员曾经从地理环境的角度驳斥彭加木‘外逃’之说。他的话可总结为几点:
一、库木库都克地处新疆腹心地带,离中蒙边境、中苏边境、中印边境直线距离都是几百至上千公里,中间隔着戈壁沙漠和大山,靠一个人的双腿不可能走出去,更何况他当时带的水只够维持两三天的生命。
二、直升飞机续航能力小,不可能从国境线飞到这个地区。
三、如果是运输机,那里一无机场,二无导航设备,无法降落。再说,运输机进到这片军事重地的话,一定会被雷达发现。
四、彭加木个人没有电台,无法联系上接应方。当他们16日到达库木库都克其实已经远远落后于原计划,这过程中整个考察队没有和外界联系过,彭加木如何告知对方自己于何时到达何地?他一人步行外出,连地图和其他仪器也没有带,又怎么知道自己的确切方位。
综合以上原因,彭加木不可能外逃。198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彭加木革命烈士的称号,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猜测二:谋杀说
网上流传了一篇以第一人称法医的身份写的文章,提到老法医接到任务,解剖一具在戈壁找到的干尸,后发现是80年代失踪的科学家彭加木。老邓解剖后发现了尸体上有几十处锐器和钝器伤口,认为科学家死于暴力,暗示是集体作案。
我和那篇文章的原作者朱明川联系过。他向我确认,这是篇小说,是虚构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