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七夕“劫”|恋人帮你选投资?小心被“养猪”!
北京商报讯(记者 刘四红)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节来了,但欢度节日的同时也要注意,如今骗子以婚恋交友的名义实施的诈骗套路越来越多,甚至还会诱导参与网恋投资,导致受害者最终“人财两失空余恨”。
图片来源:百度
就在近日,柳州警方发布消息称,有市民在聊天软件上认识一名女网友,因聊得投缘很快确定了网恋关系,一段时间后网恋女友称自己在投资平台买卖黄金白银赚钱,还可以帮其管理账号,随后该市民同意了便转账给对方,在拿到第一笔盈利提现之后,该市民追加投资,但最终却发现账户无法提现,同时被网恋女友拉黑,共被骗16万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据介绍,这类骗局称为“杀猪盘”投资理财诈骗。犯罪分子通过社交网站伪装成功人士加受害人为好友,这个过程称为“找猪”;随后以好友或情人身份诱惑受害人网恋,通过一段时间的言语关怀巩固网恋关系,这个过程称为“养猪”;聊天过程中,犯罪分子会通过各种方式把话题引到投资理财上,以自己的有钱身份使受害人对其赚钱的方式产生兴趣,顺理成章把受害人引入投资平台陷阱,这个过程称为“杀猪”。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此类以交友为名实施投资理财诈骗的行为近年来有所抬头,主要有如下特征:一方面,骗子仅在线上实施了“言语关怀”等低成本行动,使用情感手段降低受害者的警惕性,同时也便于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另外,骗子通常以各种理由诱导受害者下载境外聊天软件,或是诱导受害者下载其私发的App链接;此外就是,骗子往往“放长线、钓大鱼”,在投资理财过程中先给受害者一点甜头,待其深陷其中追加投资时再迅速跑路。
苏筱芮认为,消费者应当意识到,国内所有理财投资相关的业务均为持牌经营,非持牌平台很有可能为不法分子所设,此外,对于未确认其真实身份的线上网友应该保持警惕性,保护好自身的金融财产,不被所谓的“甜言蜜语”冲昏了头脑而给对方进行转账。
值得一提的是,七夕节变七夕“劫”的案例并不少见,除了网恋投资诈骗外,北京商报记者根据湖南、广西、山东、广东等多地警方发布梳理发现,七夕情人节的高发典型诈骗还有红包诈骗和退货诈骗等。
每逢此类特殊节日,也是微信红包频发时段,一些黑客等不法分子盯住机会,把木马病毒伪装成“微信七夕红包”混淆其中,点开后却是一条诈骗链接。一旦点击该链接,通常要求用户提供微信账号、密码、信用卡号等个人数据,从而盗取个人信息和财产。
另外,也有受害者称在上网购买七夕节礼物后,接到冒充商家的电话,称其购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非要三倍退款补偿。当受害人信以为真,按照骗子的要求进行扫码操作,填写卡号、密码、验证码后,结果卡内余额被尽数转走。骗子更是以“验资”为由,让受害人继续提供其他的银行卡,实施诈骗。
根据潍坊市公安局披露,近期就有受害者接到一陌生来电,对方自称是电商平台售后客服,称受害者在网上购买的七夕礼包有质量问题,可以申请退赔,只需要按照客服的引导操作就可以全款退赔,而后,该受害者根据对方的指引,向对方账户转账5268.18元后发现被骗。
对此类诈骗行为,警方提醒,来源不明的链接不要点,以免掉入钓鱼网站的陷阱。个人重要信息(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手机验证码等)不要随意泄露;爱情虽甜蜜,交友需谨慎!一定要通过正规的婚恋网站、交友平台寻找对象。要多考察、多分析,不要轻易相信对方说的话。
另外,网络退款并不需要向对方转账,一切操作都在该平台进行;验证码和各类密码要小心保管,不要点开对方发来的退款链接,也不要将银行卡账号、密码和验证码告诉陌生人;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莫惊慌,要第一时间报案并尽可能保存证据。
各类诈骗行为屡禁不止,针对后续整顿治理,苏筱芮认为,一方面需要各主流社交软件强化监控,对可疑人员进行排查和账号清理,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金融反诈相关的宣传工作,可由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相关市场机构定期制作汇总性质的直播节目、短视频等,在主流资讯媒体网站、App等进行投放。
关键词: